关于促进东兰县档案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11-21 08:56:13来源(作者): 东兰县档案局


    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档案越来越深入社会各个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档案信息在推动东兰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全县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提高档案工作的服务能力已迫在眉睫。
    一、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东兰县档案科(室)始建于1959年4月,后历经数次机构改革,在2002年定为县政府直属文化事业单位。多年来,在上级档案部门指导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档案组织机构从无到有,直至不断发展壮大,档案行政管理和保管利用职能得到较大发挥,档案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稳步推进
    东兰县档案工作机构建立以来,经过广大档案工作者艰苦的努力和辛勤工作,全县档案业务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目前,东兰县综合档案馆接收、保管各类档案60077卷、54107件,资料5812册,记载东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成为东兰县宝贵的历史遗产。特别是在涉及民生档案资料查阅利用方面,为东兰县破产企业、下岗工人的养老社保、集体林权改革等提供佐证,发挥了档案在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县直、各乡镇、企事业单位档案室也保管储存着未到期进馆期限的大量档案资料,为保持东兰县档案资料的连续、完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成效显著
    东兰县综合档案馆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全方位、多角度为社会提供档案服务,编研地方志,党史、档案馆全宗介绍、文件汇编等各类参考资料,为东兰县经济发展历史提供了第一手材料。近5年来接待社会各界查阅档案利用达10620人次,有效地发挥了档案的宣传教育和历史见证作用。
    (三)推进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
    根据《自治区档案局关于加强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通知》(桂档发〔2014〕9号)文件相关要求,东兰县于2014年10月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得到县财政资金支持105万元,持续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目前已完成革命历史、民国、县府办、县委办、人大办、政协等25个全宗馆藏档案150多万页的扫描任务。
    (四)加强业务指导,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土地确权等新增档案管理规范化
    一是采取多种举措,提高业务水平。通过举办精准扶贫档案业务培训会,安排全县14个乡镇档案业务人员分批跟班学习等多种措施,使档案业务人员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二是科学制定县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示范点。通过深入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确定将长乐镇板登村作为东兰县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示范点,并组织业务骨干到板登村开展指导工作,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县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开展。三是主动到县土地确权办了解、指导土地确权档案整理工作,针对档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就土地确权文件材料的收集范围、归档质量等方面做详细讲解。
    二、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兰县档案数量急剧增加,部分县直机关档案室破旧或无独立档案室,档案保管残缺不全;部分村级档案零乱不堪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东兰县档案事业的发展。
    (一)行政保障不力。档案工作虽已列为全县年度绩效考评工作指标,但考核分数仅为5分,使档案工作在乡镇、县直部门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状态。去年,我县开展执法大检查发现,大多数部门存在档案设备老化,机构不全、经费不足的现象,表现出中直、区直、市直单位比县管单位好,县府职能部门比非职能部门好,个别县直机关和乡镇档案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还处于起步状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经费短缺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县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基础业务欠账。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单位进馆档案一直停留在80至90年代中期,甚至尚有个别单位自成立至今的档案从未归档整理进馆,特别是我县历次机构撤并后的档案大部分没有流落在各单位,出现撤并转单位的档案由于无人负责、流向不明确等现象;县政府举行的重大活动、事件的档案有的尚未得到及时收集整理进馆等等,严重影响到我县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农村档案管理混乱。东兰县现有行政村147个、社区2个,从调查看,部分行政村档案室名存实亡、村级档案管理要求的五有标准(有人管、有房子、有柜子、有档案、有制度)子虚戊有,更谈不上八防(防盗、防潮、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光、防有害气体),文件资料严重丢失或遗失,档案被销毁现象还存在。
    (四)档案资源结构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存的档案种类已难以满足群众对档案利用需求,现存档案馆的档案以文书档案为主,兼有部分山林、财务、人物等专门档案,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诸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土地承包等档案寥寥无几。县档案馆、乡档案室所存的文件资料残缺不全,一些群众利用率很高的档案不能及时归档依法接收进馆。各立档单位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有利用价值档案未移交进馆或移交间隔时间太长,导致县级综合档案馆资料收集不全和不及时。
    三、推进档案工作建议
    (一)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一是强化档案执法力度,提升档案执法威力。加大执法力度,发挥人大、政府、组织、纪委等职能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活动,及时通报,督促整改,强化部门档案法制意识。二是处置档案违法事件不手软。档案部门要依照法定权力,壮起胆子,挺直腰杆,正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主体作用,依法查处档案违法事件。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法制意识。利用各种媒体、载体,加大对档案法律法规条例的宣传力度,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形、报纸有文、网络有名,使档案工作走向社会、走进人民群众。把档案宣传工作纳入业务指导范围,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和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加强与东兰有线电视台、《鼓乡之声》、东兰党建网等部门联合,强强联合、上下联动,推进档案宣传工作,挖掘档案部门在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方面典型事例宣传档案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把一年一度的执法检查、业务指导与宣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三)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档案事业发展。县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应加大档案事业经费,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将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事业费每卷每年2元档案管理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档案保护费匹配到位,确保档案指导监督、保护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配足、配齐基层档案室人员、设备,使基层档案工作得到加强。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在岗人员培训教育,提高应用新技术管理档案和开发档案的能力。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培养、选拔、交流能进能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干部队伍。改善年龄、适应知识结构,保持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注意选用德才兼备、苦干实干、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大力营造用心想事、潜心谋事、专心干事的良好氛围,开创档案事业新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