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 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11-17 11:04:13来源(作者):柳州市档案局 吴玛霞
2017年,柳州市档案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档案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着力提升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功能,创新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市档案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一、创新档案服务观念
档案工作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任,是党和国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柳州市的档案工作始终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引领档案工作的灵魂和主线,贯穿于档案工作发展的全过程。档案工作紧紧围绕创新档案服务这一中心,扎实推进 “五位一体”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紧扣柳州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柳州“实业兴市,开放强柳”的发展战略,档案工作要主动投身企业发展一线,为柳州企业做好档案服务工作。努力推进“柳州城市档案中心”与县区综合档案馆新馆项目建设,将柳州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打造成为新的市民档案利用服务和文化体验中心。
今年以来,柳州市档案利用工作重点突出在民生上,充分发挥馆藏民生档案的作用,为办理涉及民生问题提供档案208卷,帮助查阅者解决了工龄问题。如:为40多名退休人员提供档案证明材料解决工龄问题;为市民族宗教委编写《广西通志.民族志》提供大量的档案资料;积极配合自治区 “6.9国际档案日”主题宣传活动,向自治区档案局提供了原国家档案局局长到柳钢视察的电子照片。到目前为止,柳州市档案馆共接待利用374人次,提供利用档案990卷、458件,复印4403张,摘抄49400字。同时,充分挖掘馆藏档案资源,编纂《汉风古韵——大山深处的六甲山歌》,继续完善《抗战胜利后滞柳华侨的救济与复员》《柳州民国档案述要》的出版印刷工作。持续在柳州日报、广西档案、中国档案杂志上刊登老照片故事、档案故事等,从档案角度为民众解读历史。
二、创新档案工作机制
创新工作机制就是使档案工作能够在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上创新发展。积极提升档案社会服务水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实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的转变。通过加大业务指导力度,采取主动上门服务的方式确保到期档案应收尽收。2017年,我市档案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土地确权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力度。市档案局会同市农业局对土地确权工作进行督促指导,组织参加各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培训班等工作。我们加大对基层档案室晋升定级的指导力度。例如:指导柳江区法院开展晋升工作,柳江区法院以全区基层法院97.8分晋升特级档案室的最高分顺利晋升特级档案室。我们还着力抓好社区档案工作,积极对全市210个社区展开系列的档案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规范社区各类民生档案,指导社区创建市级社区星级档案室。
三、创新档案征集管理
创新档案的征集,在总结传统征集档案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档案资源的征集渠道,打破部门规定和行业壁垒,整合各类档案资源,丰富优化馆藏结构,特别加强科技档案、专业档案和特色档案的收藏。做好到期档案移交进馆工作,重点做好民生档案的监督指导、收集归档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地方“民族文化记忆”工程任务目标,充实集聚特色的核心馆藏。2017年,柳州市档案局依法对满10年的档案开展档案接收工作,现已接收41家单位281卷27004件。征集到一批苗族坡会民俗资料和六甲山歌歌书、歌碟、申遗材料以及国家一级剧作家符又仁等名人档案资料。
四、创新档案技术手段
为顺应新常态下档案现代化发展需求,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推动档案工作由传统走向现代。紧紧把握当前档案发展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支持,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县区档案馆全面启动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通过开展馆藏录像带、录音带数字化转换工作,实现馆藏音视频档案数字化工作零的突破。
五、创新档案工作人才队伍
创新用人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在新形势背景下,柳州市档案局努力为档案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工作氛围。创新竞争机制,突破原有用人上论亲疏、讲辈份、排资历,分配上“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在观念、思路、政策、机制、管理、举措、方法等方面大胆创新,引入竞争机制,公开选拔,择优上岗,充分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创新人才队伍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岗带训、轮岗互训等手段,找准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和“短板”走有针对性的特色人才培训之路,促进了人才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