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在革命运动的浪潮中,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无数仁人志士不畏牺牲、英勇就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英雄气魄垂千古,烈士精神励后人!在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广西档案信息网、“广西档案资讯”微信公众号将推送一批在广西从事过革命工作的英雄人物,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斗争精神。

韦拔群(1894-1932),广西东兰人。1921年起在家乡东兰高举农民武装斗争的旗帜。后历任红七军前委委员、第三纵队队长,1930年11月任红七军21师师长。1931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委。
韦拔群早年就读于广西法政学堂。1916年初在贵州加入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参加了护国战争。后入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到黔军任参谋。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20年离开黔军到广州加入“改造广西同志会”,次年回东兰从事农民运动,先后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后称农民自治会)和“国民自卫军”(后称农民自卫军),把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逐渐结合起来。1923年夏秋指挥农军三打东兰县城,赶跑县知事和团总。1925年初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东兰继续从事农民运动,主办农讲所,培养骨干,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把农民运动推向整个右江地区。1926年领导成立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任主任,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仍在当地坚持武装斗争。
1929年12月,韦拔群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苏区,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3纵队司令员。正当右江苏区和新生的红色政权不断巩固之时,红七军奉命开赴中央苏区。1930年10月,红七军集中在广西河池整编,把原来的3个纵队改编为3个师,韦拔群任第21师师长,率部留守右江苏区。他坚决服从党的决定,并把第21师1000多名精壮官兵补充到即将远征的两个主力师,表现出以全局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
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苏区后,韦拔群带领百余人回到右江,投入到坚持苏区的斗争。他把东兰、凤山、都安等县的地方武装共2000多人补充到主力部队,第21师迅速扩充到4个团和2个独立营,使右江地区又有了坚持武装斗争的骨干力量。从1931年春到11月,桂系军阀白崇禧指挥数千国民党军队,对右江苏区进行了2次大规模“围剿”。韦拔群指挥根据地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1932年8月,白崇禧坐镇东兰,指挥国民党军近万人,在当地民团的配合下,对右江根据地的中心——东兰县西山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围剿。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敌情,韦拔群毫不畏惧,从容对敌,指挥根据地军民给进犯的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白崇禧见军事“围剿”没有奏效,就一面增加兵力,一面在革命阵营内部收买意志薄弱者,企图暗杀韦拔群。作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韦拔群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一家20人,有10多人包括他的儿子韦述宗惨遭敌人杀害。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1932年10月,韦拔群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县东里屯香刷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