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汉族自秦汉后的不同历史时期从中原各地陆续迁入,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广西汉族常住人口约3137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62.4%,是我区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东部和南部的南宁市,玉林市、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贵港市、桂林市、梧州市、贺州市,另在西林、隆林、凌云、乐业、天峨、东兰、凤山、巴马等县也有汉族散居大山区,俗称“高山汉族”。正因广西汉人是从中原各地迁入,成分结构比较复杂,按汉语方言来划分,广西汉族大致分为官话人、白话人、客家人、平话人、闽人、湘人、“土著化汉人”、“汉化”土著人、疍民等九大支系。
汉族进入广西历史悠久,迁入时间不一,迁入地点不断变化,又与当地少数民族互相同化、融洽相处。利用其先进经验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开拓广西、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族先人在广西留下少许珍贵的文化遗产。节庆方面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花灯节、炮龙节,还有三朝、满月、百日、对岁、做寿等人生礼仪。逢节庆,喜舞狮、舞龙。戏剧方面,以桂剧、粤剧、彩调剧著称。采茶戏、牛娘戏、文坊、渔鼓、武术也很活跃。山歌盛行,丰富多彩,如柳州山歌、桂林山歌、桂东南山歌、水上山歌,都因地区不同而各具特色。以“百里漓江”为代表的山水风光和以“北海银滩”为代表的海滨风光,闻名中外;秦代水利工程“灵渠”、四柱悬空的真武阁、桂海碑林等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