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原称毛难族,是广西土著民族之一。史籍记载,汉末至隋唐,毛南族同水族、侗族和仫佬族都分布在僚人居住的黔桂边境。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毛南族”,主要聚居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带的山区,其余分散在附近各县、市。 毛南族历史悠久,社会结构多元化,基本上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瓦解后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毛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但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字。 毛南族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特色。毛南族的风俗习惯别有一番情趣,如聚族姓而居,保留了氏族公社的习尚;古朴的婚俗、形式多样的自然崇拜,都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其建筑艺术,石雕和木雕艺术、编织艺术闻名遐迩。毛南族居住干栏屋用料石建筑,冬暖夏凉,非常坚固。编织精品“花竹帽”,花纹图案,精致美观,工艺高超。毛南族饲养的菜牛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畅销港澳及东南亚各国。毛南族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歌、对歌、赛歌,一唱就通宵达旦,甚至几天几夜。毛南族尚文好学,其故事、传说、民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成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毛南族妇女制作花竹帽(一)
毛南族妇女制作花竹帽(二)
毛南族妇女制作花竹帽(三)
环江毛南族傩文化(一)
环江毛南族傩文化(二)
环江毛南族傩文化(三)
傩面舞
分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