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彝族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从滇、黔一带迁入,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广西彝族主要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和那坡县,余者居住在西林、田林县内。广西的彝族,按当地习惯说法,可分为黑彝、白彝,红彝三种(这里主要是按衣饰分),居住在隆林、西林县(自治县)的彝族基本上是黑彝。 彝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广西彝族使用彝语,多数兼通汉语,也懂附近的民族语言,如苗语。壮语等。 彝族重大传统节日之一是“跳公节”。这一天全寨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聚会在坊坪上祭天地、祖先、山神、跳舞娱乐,劝酒唱歌、讲民族历史故事,直至太阳落山。节日第二开展竞技比赛。之二是“火把节”,男女老少于节日之夜高举火把,在山赛周围巡游,祈求人旺粮丰,辟邪消灾。巡游之后举行篝火晚会唱歌跳舞。过节第二天举行赛马、斗牛、打秋千、打磨秋、射箭、摔跤等文体活动,规模盛大,场面热烈。彝族崇尚黑色,流传一种“抹黑脸”的习俗,彼此抹上黑脸,以示祝贺幸福吉祥,增进情谊。彝族妇女,心灵手巧,喜欢刺绣,常把花鸟虫草图案绣在鞋头背带上。
隆林彝族火把节
隆林的彝族火把节“祭火神”
那坡彝族跳公
彝族祭祀布谷鸟仪式(一)
彝族长老在祭祀布谷鸟仪式上(二)
彝族爷孙
那坡县白彝族表演“跳公”
隆林的彝族火把节“跳篝火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