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机构概况
局领导
馆领导
档案局简介
档案馆简介
档案馆内设构
政务公开
档案局权责清单
档案馆人事工作
档案馆财务工作
档案馆绩效工作
政策法规
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
标准规范
工作动态
兰台快讯
机关档案
经科档案
教育培训
档案信息化
职称评审
学会工作
专题专栏
机关党建
党建动态
廉政建设
群团工作
学习园地
档案文化
多媒体展厅
电子书架
八桂史话
编研成果
服务大厅
政务服务
政府政务公开查阅中心
档案利用查阅中心
馆藏纵横
开放档案
软件天地
位置:
首页>
八桂今昔
战争岁月中的儿女情长——记杜聿明将军父女情
发布时间:2017-06-12 16:34:40 来源(作者):全州县档案局 王闫芳
战争岁月中的儿女情长
——记杜聿明将军父女情
提起战争,人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印象大多是杀戮和计谋,似乎除了痛苦,便没有其他的感情存在了。但是人性自古以来都是相同的,在残酷的战争岁月里,其实同样也有脉脉温情的存在。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时任新编国民党第十一军副军长(注:后番号改为第五军,当时的军长为徐庭瑶)的杜聿明带领部队从湖南湘潭移驻广西全州(民国元年起改称全县,1959年恢复全州县沿用至今),这一驻扎,时间长达一年。当时杜聿明将军所率领的这支部队,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唯一机械化新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杜将军对部队训练十分重视,治军颇严,此后改名为第五军的第十一军一路披荆斩棘,浴血奋战,于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取得昆仑关大捷,一战成名。
时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可谓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按照传统观念,如杜聿明将军这样身兼要职的军事将领,若是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是可以被世人理解并赞美的。君不见大禹治水七过家门而不入,至今被奉为是千古流传的佳话。事实不然,杜聿明将军在公事之余,对儿女教育颇为上心,据史料记载,杜聿明与妻子曹秀清共有三儿三女,长女杜致礼在当时不过十一岁少女,依附父母迁居全州。这一停留,便是数年时光,正值年少求知的时候,她的读书便成了杜聿明的一件心事。
抗战期间,桂林聚集了不少文化名流,如陈此生、夏征农等人,但大多活跃在广西师专(即如今的广西师范大学)一带。杜致礼当时不过十一二岁年纪,又在离桂林市区百余公里之遥的全州县城,即使以杜聿明之能,也不可能让爱女跟随这些名流潜心向学,只得另做他想。全州虽为军事要塞,教育水平却不能和其在军事上的地位相提并论。且不论全州县城内公立初中的教学质量,其时全州境内通行的“官话”,乃是湘方言系统中老湘语一类,颇有些晦涩难懂;又零散分布各乡镇四五种内部土语以及瑶民瑶语,部队行军、作战、了解情况,尚在语言沟通上存在困难,更何况接受教育的学生? 而当时全州的教育情况,又是如何呢?
据民国年间的《全州志》记载,全州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废除科举制后,设学务工所,光绪三十三年改为劝学所,民国期间劝学所几次撤立,至民国十年,劝学所改为教育局,此后到了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教育局归并县政府第三科,教育行政统归县政府,唐介眉任局长。唐介眉上任第二年,全州才实行国民基础教育,改学堂为学校。在县政府的支持之下,学校慢慢开始增多,可见当时的教育情况还是相对落后的。杜聿明抵达全州时,不过是当地教育改革的第五年,又处于战争年代,全州历来为军事要塞,所谓兵家必争之地,重视的是军事,其教育设施可想而知。又据《全州县军事志》记载:到了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日军侵占县境,学校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教育事业凋敝不堪。至民国三十八年,据资料统计,县内犹存初中两所。笔者翻阅县志,一所应该是清湘镇中心学校,另外一所未记录名称地址,也有可能便是杜致礼当时就读的“全县私立中正中学”,惜无资料可考。(注:本段资料来源:《全州志》——民国第三编 教育行政篇;《全州县军事志》第一篇第三章第三节。)杜致礼在全州读书的时间,截止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七月,是初中部的第三届毕业生。在此可以大胆推测,杜致礼当时就读的初中,至少成立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极大可能在日军入侵的时候在战火中被毁坏,因此不曾留存遗址。而就读私立初中,也很符合杜致礼的身份以及父母的期望。
1944年7月1日,杜致礼在全县私立中正中学顺利完成了她的初中学业。杜聿明当时的身份是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但是一年前远征军的失败、爱将戴安澜将军的去世,都给杜聿明的心情蒙上了一层严重的阴影,可谓处于人生低潮之中。而父女之情,出乎天性,且杜致礼情感温柔纤细,大有乃母曹秀清贤淑达理之风。家中长女初长成,杜聿明将军想必胸怀甚慰,遂于杜致礼毕业之际,亲自题写同学录,赠言“共励前程”。惜纪念册已残缺,如今看到的正文只是极小一部分,内附同学名单并籍贯,可见有江西、安徽、湖南等各处人士,亦有少量全州本地子女,都不过十五六岁年纪。掐指算来,如今这些同学若是尚在人间,也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不知还能追忆往日年少时光否?
1944年秋,杜致礼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在这所高中,杜致礼认识了她的数学老师杨振宁,此后兜兜转转,直到去了美国再度重逢,终成世人皆知的一段姻缘佳话。
社会在发展,时光在飞逝,很多刻骨铭心的宝贵记忆,随着亲历者的衰老死亡,逐渐湮灭,或者只留存在一份份的档案文书里。如今提起“战争”,似乎已经成了电视电影里的情节,和平年代的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在情感上,却开始出现倒退。多少家庭有着充裕的金钱物质,却不懂得如何经营婚姻家庭善待子女;多少父亲借工作繁忙之名,缺席儿女的每一个重要成长时刻,却以优秀的父亲自诩!曾经听过一个官员的笑话,某局长的妻子让丈夫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局长怒答:我堂堂局长,岂能自降身份参加此类低规格会议?其妻为之气结。而杜聿明身为人父,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在事业低潮期,工作之余,犹念念不忘子女学业前程,欣喜于女儿的每一点进步,为女儿一本小小的初中同学录挥毫写下祝福。那些以工作繁忙为借口的父亲,如何不该自惭形秽?一位身经百战,看惯生死的铁血军人,即使在那样颠沛流离的岁月里,留给儿女的仍是一抹慈父的温柔。也许,这就是人类生生不息、得以繁衍的最重要的感情之一吧?
不管在什么样艰难的岁月里,爱,终究是最重要的。
×
消息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西档案信息网_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网站,是否继续?